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(记者 黄钰钦)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。
有记者提问:不久前,中方提出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》,在全球范围引发广泛关注。能否介绍各方对倡议的评价?
汪文斌: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方提出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》,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。
各方普遍认为,倡议充分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契合各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现实需要,为推动人工智能健康、安全、有序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。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,人工智能规则制定不能由少数发达国家说了算,应增强“全球南方”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,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体系。不少国家表示,期待同中方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合作。
中方愿以落实倡议为契机,同各方就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开展沟通交流、务实合作,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邯郸11月28日电 (赵丹媚 王天译 王海波)河北省武安市文保部门28日消息,该部门近日在进行田野文物排查时,于武安市徘徊镇姚家峧村东南发现一通清代康熙五十六年(公元1717年)所立的石碑,碑文详细记载了群众“众筹”重修赐峪寺的事件,距今已有306年历史。
11月28日,武安市徘徊镇姚家峧村发现的清代康熙年间石碑。李树锋摄
新发现的石碑为青石材质,碑额雕螭龙,雕工精湛,栩栩如生。碑身立于碑座之上,高230厘米、宽80厘米、厚24厘米。该碑四周浅刻缠枝花卉,种类不同,形态各异。碑面字体为楷书,共954字,详细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当地官员和乡贤倡导重修赐峪寺,主持僧人募化十方,佛教信众和乡绅村民踊跃捐款捐粮情况。
武安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王生介绍,姚家峧村位于武安市最西南端,交通闭塞,人口较少,但是从石碑记载如“重修亦之屡屡”“募化十方”等内容判断,该寺历史久远,明代和清代两次复建,为方圆几十里范围名刹,直到民国时期才逐渐废弃。
李王生说,该碑刻的发现,对研究中国古代石刻造型艺术的传承、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素材,并对研究当地的佛教历史沿革和民风、民俗提供了翔实资料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。(完)
联系人:乐发彩票app下载
手机:15686035293
电话:0793-90708863
邮箱:90708863@sogou.com
地址: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东塘乡